日前,經中共中央批准,中央組織部印發《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規定今後對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各類考核考察,不能僅僅把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作為政績評價的主要指標,不能搞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排名。(12月10日人民網)
  改革開放以來,發展是硬道理的觀念深入人心。GDP作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,在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徵程上曾一度備受推崇。然而發展是硬道理,卻並不是說要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長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長期以來在一些地方的幹部考評往往卻只是簡單的以GDP排名而論英雄。這不僅造成了對資源的嚴重浪費,讓地方的發展誤入歧途,無疑更是社會矛盾和問題日益增多,呈現出了錶面上繁榮,背後卻是民生之殤的格局。中組部直面問題,糾正“唯GDP論”,把民生改善、社會進步、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,顯然為官員考核註入了新的內涵,為選準用好幹部指明瞭方向。
  事業興衰,唯在用人,用人之要,重在導向。毋庸置疑,選人用人不能簡單以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論英雄,不能簡單地把經濟增長速度與幹部的德能勤績廉畫等號,將其作為幹部提拔任用的依據,作為末位淘汰的依據。當GDP與政績掛鉤時,地方政府的過分重視和依賴GDP,必然會使得在政績考核中,經濟指標占據了太多的份額。而相應地,對於教育、安全、醫療、社保等民生問題的關註、投入就肯定太少了。為追求一時的經濟增長速度盲目上項目、辦企業、搞投資,造成大量低水平重覆建設,“擠占”的必然是群眾的實際利益,給後任和一方百姓留下的也必將是沉重的包袱。
  歸根結底,社會的發展不僅是經濟的發展,更是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。以損害老百姓的利益為代價,以犧牲群眾利益換取官員的個人政績,顯然是發展的初衷背道而馳的,更與百姓的期許相去甚遠。衡量一個幹部政績的好壞,顯然必須要既看發展又看基礎,既看顯績又看潛績,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。為了GDP數字的好看,對毀壞資源、污染環境等的行為視而不見,伴隨的必然會是經濟的不健康發展和百姓的不滿意。
  “當官不為民做主,不如回家賣紅薯。”中央再次重申不再以GDP論英雄,將考核重心轉向於民生和社會安全,顯然有利於促進領導幹部變“眼睛朝上”為“眼睛朝下”,更加註重民生,更加關心群眾疾苦,道出了公眾多年來的心聲。我們堅信只要各級領導幹部真正轉變觀念,不圖虛名,不務虛功,不再一味醉心於GDP錶面的華麗數字,把更多精力用在打基礎、利長遠、惠民生上,必將創造出更多經得起實踐、群眾和歷史檢驗的業績。
  文/陳文建  (原標題:幹部考核不唯GDP,開啟用人新導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w68rwzw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